中国江苏网7月30日南通讯 7月26日,南通二院第二届中青年医师手术技能大赛迎来压轴之战。泌尿外科三位中青年医师带着科室特色技术登场,他们手中的软镜、腹腔镜与激光设备,是破解结石、肿瘤等疾病的“利器”,是守护患者泌尿健康的“盾牌”。
软镜“穿腔”碎石,让结石患者少受罪
37岁的吴鹏副主任医师带来的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这是泌尿外科治疗输尿管、肾结石的“微创王牌”技术,通过人体自然腔道,将直径仅2.1mm的软镜送入输尿管,运用钬激光将结石精准击碎。
“碎石要像剥洋葱,逐层分解。”吴鹏医师边操作边解说。只见钬激光在结石表面打出细密火花,原本坚硬的结石被分解成粉末状。整个手术过程,软镜在弯曲的输尿管内灵活穿行,既精准抵达目标部位,又完美避开了输尿管黏膜。不到30分钟便完成碎石取石,全程无切口、零出血,患者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活动。
评委点赞:“他的操作既体现了对器械的绝对掌控,更带着对患者‘少创伤’的考量!”
3D单孔腹腔镜下“拆病灶”,精准重建护功能
36岁的贲亮亮副主任医师挑战的3D单孔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膀胱尿道吻合术,这是泌尿外科的“高难度标杆”。单孔腹腔镜仅通过一个腹壁小孔完成操作,对医师操作协调性要求极高;且前列腺与膀胱、尿道、血管神经紧密相邻,手术需完整切除肿瘤,尽可能保留控尿、性功能相关神经,最后精准吻合膀胱与尿道——任何一步偏差都可能导致尿失禁、尿道狭窄等并发症。
术中,3D镜头清晰呈现前列腺周围的血管神经“网络”,贲亮亮医师在单孔通道内灵活调整器械角度,分离前列腺与周围组织时,遇到关键神经束,分离钳精准移动,幅度控制在毫米级;切除肿瘤后,将膀胱颈与尿道断端对齐,用可吸收线“锁边缝合”,每针间距、松紧度均匀,缝合后注水测试无渗漏。手术耗时约90分钟,出血仅50毫升,单孔切口仅3厘米。
“以前开放手术要开10厘米切口,现在3D单孔腹腔镜下能做到这么精细,年轻医师的成长速度超出预期。”观摩的前辈医师感慨道。
铥激光“剜除”肿瘤,为膀胱肿瘤患者留生机

40岁的刘强副主任医师带来的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剜除术,瞄准的是膀胱肿瘤治疗的“功能保护”难题。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容器”,肿瘤切除时若损伤肌层,可能导致膀胱容量减少;若切除不彻底,又会增加复发风险——铥激光的优势正在于“精准切割+止血”双重功能。
术中,刘强将内镜送入膀胱,在高清视野下明确肿瘤边界,随后启动铥激光:刀头沿着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分界线”切入,像“剥橘子皮”一样将肿瘤完整剜除,同时激光的热效应即时封闭血管,术中几乎无出血。
“膀胱肿瘤易复发,手术不仅要治当下,更要为后续治疗留空间——精准剜除能减少对膀胱的破坏,让患者有更多保留器官的机会。”刘强操作内镜仔细探查,确认无肿瘤组织残留后,手术结束,耗时约35分钟,“铥激光对膀胱肌层损伤也小,术后膀胱功能恢复也快,能更早回归正常生活。”
复盘无终点,精进再出发

7月28日,南通二人院第二届中青年医师手术技能大赛迎来最具突破性的收官环节:全体选手手术视频复盘会。在持续四日激烈角逐后,院长吴志军、副院长毕新军携医务科及外科系专家团队,与全体参赛青年医师共同开启“刀刃向内”的深度复盘。

全体参赛选手围坐一堂,集体回看自己的手术视频,从妇产科的腹腔镜操作到骨科的高龄骨折手术,从神经外科的颅骨修补到泌尿外科的3D腹腔镜技术,他们在领导与专家的点评,以及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中,不停地反思、学习、领悟,日前的手术台变成了此刻的“课堂”,而这场技术比拼,也终于真正地化作了成长的“阶梯”。

正如院长吴志军所言:“比手术技巧更珍贵的,是永不止步的精进之心;比胜负更厚重的,是对生命嘱托的终生敬畏。”
这场手术技能大赛,以比拼彰显实力,以复盘沉淀成长,最终指向一个核心——让每个细节的打磨,都化作守护患者健康的底气。南通二院的中青年医师们,正携这份收获,在医学之路上笃定前行。(冯健 姚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