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30日南通讯 7月24日,南通二院第二届中青年医师手术技能大赛迎来第三日角逐——神经外科与耳鼻喉科的“高精尖”对决。
神经外科“颅骨拼图”,巧用自体骨修复头颅
神经外科手术被称为“在禁区边缘行走”,37岁的神经外科陶学磊主治医师以一台自体骨回植颅骨修补术惊艳全场。面对患者颅骨缺损的术处,他双手稳握器械逐层分离组织,显露缺损边缘时动作轻柔如“剥茧”。当自体骨瓣被小心放置回缺损处,他通过多角度观察确认贴合度,随后精准植入并固定,完美复原颅骨轮廓,整个过程沉稳有序。“相比人工材料,自体骨更符合生理特性,能显著降低排异反应。适合自体骨保存完好的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南通二院在颅骨修补领域早已形成成熟的技术体系,是全市首家自体骨回植、钛网、PEEK全材料颅骨修复三大技术全覆盖的医疗机构,多年来,医院凭借这些技术,为众多颅骨缺损患者重新筑起“生命防护罩”。
耳鼻喉科“双星闪耀”,等离子刀下的温柔革命
37岁的孟彬彬主治医师带来可视支撑喉镜下会厌囊肿切除术+内镜下双侧扁桃体(右扁桃体伴肿物)低温等离子切除术,该手术对技术精准度要求极高。会厌、扁桃体均位于咽喉要道,周围神经、血管密集,手术需先切除会厌囊肿,再处理双侧扁桃体(含右侧扁桃体肿物),步骤繁杂,需彻底清灶又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否则易引发出血、吞咽困难等问题。
术中,可视支撑喉镜与4K高清内镜协同引导下,他先切除会厌囊肿,动作轻柔利落;随后切换内镜视角,用等离子刀头剥离右侧扁桃体肿物,再切除双侧扁桃体,刀头移动精准可控。不到 40 分钟手术完成,术中出血极少。
“支撑喉镜与内镜配合能精准定位病灶,等离子技术切割准、止血好,能减少创伤,助力患者快速恢复。”孟彬彬说。其操作尽显对联合术式与器械的熟练掌握,以及对手术细节和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视。
39岁的张晓莹主治医师带来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切除术。腺样体是鼻咽部重要免疫器官,过度增生会堵塞后鼻孔,导致儿童鼻塞、打鼾,长期还可能影响面部与智力发育。手术需精准切除增生组织以改善通气,同时避免损伤咽鼓管圆枕等周边结构,并保留正常腺样体。
术中,她将内镜送入鼻腔,通过显示屏定位腺样体增生范围,手持等离子刀头精准切割。靠近咽鼓管圆枕区域时,刀头移动幅度极小,确保不触碰周围敏感组织。25分钟手术完成,腺样体切除完整且几乎无出血。
“这类手术既要解决当下呼吸问题,更要考虑孩子长远健康,精准操作能减少术后并发症,让孩子更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张晓莹规范娴熟地操作,尽显对患儿的关怀与对手术质量的把控。
第三日的比赛中,三位医师的表现不仅展现了扎实的手术功底,更传递出超越技术本身的医者情怀。神经外科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关注、耳鼻喉科手术对患者的细致关怀,都呼应了“每台手术都是生命嘱托”的初心。
接下来,手术大赛还将继续进行,更多科室的中青年医师将登场亮相。毫厘之间,见天地;方寸之中,显仁心。二院中青年医师在医学之路上不断精进,守护患者健康。(冯健 姚丽娟)
